共 进
惟 新
行 信
正 心
信仰寻根之旅
发布:2021-12-29 14:45:47浏览:
01张义轩:关于鱼台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满怀一颗无比赤诚的责任之心,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才能知道自己能为国为家做点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陆游曾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只要每个人多点对家乡、对国家的关心,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多做一些有利于国家人民之事,何尝家不美、国不昌呢?祖国的发展仍在继续,我们这代人将会成为祖国发展的中流砥柱。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确定好自己未来发展的精确方向。这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接近社会,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感悟出生。
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产业振兴——鱼台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纪实。在推进鱼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大势,尊农情、重县情、务实情,先行先试、勇闯新路,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获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评价先进县,绿色稻米、生态龙虾、毛木耳、辣椒、面粉、杞柳六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鱼台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特色鲜明。
一是实施“小龙虾大产业”计划。全县水域面积23.7万亩,稻(藕)虾共作生态种养面积已达14万亩,亩产龙虾150公斤以上, 2019年全县龙虾经济总产值达20亿元。连续举办了四届龙虾节,规模档次逐年提高,书写了“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喜人篇章,极大提高了鱼台龙虾的知名度,产生了巨大的节会效应、宣传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
二是实施重振“鱼台大米”计划。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2万余亩,年产量近21万吨。2017年实施了五统一绿色稻米发展战略,设立绿色稻米发展专项资金,实施面积由当年的1.7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2万亩,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当作县域经济亮点进行了表扬。结合龙虾节举办在县开展了四次优质农产品展活动,举办了四届稻米论坛,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
三是实施毛木耳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7000余亩,以毛木耳为主,生产能力达3.3亿余袋,年产毛木耳31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余元,现已建设成年产500万袋以上的毛木耳生产基地5处,毛木耳种植户约4600余户,参与毛木耳等食用菌生产的人员月3.5万人。
四是实施辣椒产业“辐射带动”计划。鱼台辣椒的种植以鱼城为中心辐射周边李阁、王庙、罗屯等乡镇达6万亩左右,辐射带动金乡、单县、成武、梁山等周边10多个县市区种植面积达70万亩,形成了以鱼城镇为中心的烘干交易辣椒市场,是鲁西南最大的辣椒烘干交易市场。11月6日,鱼城镇与中国辣椒网签字了辣椒产业发展战略初步合作协议,近期中国辣椒网将入驻鱼城镇商贸物流园。
五是实施杞柳“提档升级”计划。全县杞柳种植面积3万余亩,主要集中清河镇,杞柳工艺产品已发展近200个品种花样,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加拿大、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杞柳产业产值达8亿多元,带动从业人员近2万人。目前,清河镇正推进杞柳产业园建设,已举办两届杞柳博览会。
六是实施面粉加工产业提升计划。全县共种植小麦37.7万亩小麦,总产达18.66万吨。全县以鱼台鲁王面粉有限公司、群星粮油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加工企业共6家,年产值达20亿元,是周边省份优质面粉加工集散地。
乡村人才振兴
老砦镇党委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1、项目名称:
     实施“人才领头雁”工程,助推老砦乡村振兴
    2、项目目标:
 按照山东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人才领头雁”工程,对于创业的优秀人才,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优化服务,培养能够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的农村能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项目措施:
一是健全优秀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做好“人才领头雁”工程。着力破解优秀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进一步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增强人才效能,优化人才环境,按照宣传发动、个人自愿、村“两委”推荐、镇党委考察研究等程序选拔各村的乡贤达人、致富达人和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让这些人才的信息都能够纳入人才库,在人才库中集中筛选出适合带领村上发展的村干部,在借助人才库里其他人才的资源,让老百姓在种植、养殖中少花冤枉钱、少走弯路,真正做到靠人才带动乡村发展。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管理。通过举办乡村人才培训班、召开乡村人才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的本领;逐步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创业带富的“旗帜”,把优秀创业人才选拔到村级组织挑大梁,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村级班子带富致富能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双管齐下。由物质激励为主向精神激励与创业扶助激励为主过渡,通过打造一些评选荣誉,给予精神鼓励。镇政府定期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以及再就业的带头人予以表彰,在荣誉上给予更多机会,开展“老砦镇劳模评选”、“最美老砦人”等评选活动,增强带头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乡村文化振兴
“我为乡村送儒学”捐书惠民助力文化建设。为加快推进我县“儒学讲堂”和“农家书屋”建设步伐,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县委宣传部联合县直机关工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教体局、县文旅局等部门在全县开展“我为乡村送儒学”捐书惠民活动,充实各行政村(社区)的“儒学讲堂”“农家书屋”存量,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我县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图书捐赠计划,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捐赠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地成效;捐赠的图书都是近年来经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种类涵盖国学、历史、科技、艺术、文化、法律、少儿教育(教辅书除外)等,要确保图书内容健康向上,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捐赠方式可以单位集体捐赠,也可以个人名义捐赠;原则上,每人捐赠5—10本,多捐不限,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单位多捐,所捐图书在七成新以上。
为扎实推进“我为乡村送儒学”捐书惠民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各部门单位切实把好图书质量关,按照国学、历史、科技、艺术、文化、法律、少儿图书等分类打包,与捐书活动登记表一并送至县图书馆,县图书馆收到图书后开具回执单;县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把图书送至各“儒学讲堂”和“农家书屋”;活动结束后,对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积极、组织得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捐书2000册以上的单位、捐书100册以上的个人,分别授予“我为乡村送儒学”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先进个人;同时,成立由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教体局、县文旅局负责同志组成的“我为乡村送儒学”捐书惠民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图书捐赠活动事宜;各部门单位结合捐书惠民活动,将送文化、送儒学活动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形式,深入开展“儒学讲座”活动;儒学讲座内容可以是国学、本土乡土文化、艺术培训、手工艺制作、农业技术培训、“四德”模范人物事迹宣讲等,形式可采取现场授课、组织观看专题片等;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带头在所包保的村、社区开展儒学讲座活动,确保“我为乡村送儒学”捐书惠民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截至目前,已收到捐赠书籍4000多册。
乡村生态振兴
鱼城镇融合发展 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功能。乡村振兴,园区支撑,园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鱼城镇以长青电厂为依托有序推进长青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工作,拉长二产产业链条,对接一产,连接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正在形成。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该镇长青电厂位于鱼城镇乔庄北,总投资3.6亿元,年发电2.4亿度,实现税收1400余万。该项目采用1×30t/h高温高压生物质直燃水冷振动炉排锅炉,配备130MW汽轮发电机组,年可消耗棉柴、玉米杆、稻草、木材下脚料等农林废弃物35余万吨,每天发电量达到60余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供热40万吨;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5万吨,大大减少秸秆、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变废为宝,美化环境;长青电厂高效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目前,尚有50吨/小时供热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该镇积极利用长青电厂技改扩能、压电扩热、转型升级有利时机,联合长青电厂、鱼台恒东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以生物科技为龙头,拉长余热链条,加工生产生物科技产品,努力形成三家公司强强联合、各取所需、循环发展、互利共赢的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产业生态和谐共生。该镇园区初步规划面积2000亩,目前,正着手针对先期入驻的北京嘉博文生物质肥料加工项目开展征地工作,项目一期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近100亩;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主要利用微生物技术致力于城市有机废弃物的治理,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全国固废行业处理规模5连冠,为全国农业服务企业100强,获得32项技术发明及实用性专利,是农业领域唯一获得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的企业。嘉博文秉承“从田间来,到田间去”的生态发展理念,以农村秸秆、稻壳、菌渣、粪便、餐厨垃圾等废弃物为原料,利用电厂余热,经过科技手段,实现对有机废弃物的高效转化,生产加工生物质肥料(年消耗菌渣、秸秆、餐厨垃圾等废弃物约30万吨,年产各类生物质肥料约10万吨),同时高效生物质肥料反哺周边村庄,实现资源再利用,实现对土地的循环滋养(土壤有机质年可增加0.22个点,化肥减量逐年10%,每亩节本增收1100元,每年消纳有机废弃物17万吨),用于培养绿色稻米、有机水果,孕育出安全高品质的食品,助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
园区集聚效应初显。该镇依托电厂余热资源,鱼台恒东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已与长青达成合作协议,利用余热进行碳化稻壳加工生产(鱼台恒东保温材料有限公司专注生产研发碳化稻壳二十余年,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稻区省份下设7个分公司及多个生产基地,年生产碳化稻壳9万余吨,与国内56家大型钢铁企业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辣椒烘干等农业粗加工项目也逐渐向产业园聚集,余热供暖项目正在加速论证,进一步拉长了余热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集聚,真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经济业态。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方面园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推动作用。
乡村组织振兴
鱼台县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
1.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全县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县委是乡村组织振兴的“一线指挥部”,主要职责是:(1)全面领导本地乡村组织振兴工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细化推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2)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3)加强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4)建立健全抓乡促村机制,强化对镇(街道)党(工)委的指导考核,督促镇(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5)合理界定县与镇(街道)的事权边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6)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县级组织、政法、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形成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合力。
2.激发镇街动力,发挥关键作用。镇(街道)是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前沿阵地,镇(街道)党(工)委承担着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直接责任。主要职责是:(1)领导本镇(街道)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组织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2)依据本县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方案,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3)全面掌握本镇(街道)乡村组织振兴的详细情况和动态进展,加强调度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4)全面推进农村过硬支部建设,确保村党组织对农村其他各类组织实施有效领导;(5)推动镇(街道)工作力量下沉,注重发现培养和吸引农村优秀人才,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6)认真落实关心关爱村干部的政策规定,足额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7)统筹安排使用好上级投入到村级的各项政策、资金、项目等,调动辖区内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振兴;(8)加强对乡村组织振兴具体工作的指导、推动和落实。
3.部门通力协作,细化责任分工。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必须凝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抓好落实。要结合部门职责,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责任清单。组织部门负责牵头抓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加强调度,搞好督促指导。宣传、政法、民政、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围绕自治、德治、法治和农村各类组织体系建设,制订组织振兴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确保把任务、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4.狠抓督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县直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督促检查和差异化考核力度,采取集中督导、调研指导、观摩交流、抽查暗访等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依托“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村级组织在线管理督查系统和村干部队伍信息系统,全面实时掌握村级组织基本信息、活动开展、运行保障、任务落实等情况,通过建立动态维护和数据分析机制,实现对全县村级组织工作的在线跟踪、即时指导,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市县巡察作用,及时发现影响和制约乡村组织振兴的突出问题,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对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分级负责开展专项整治。对因落实责任不力、长期打不开局面,导致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滞后的地方,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5.注重典型引路,营造浓厚氛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级积极探索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利用3年左右时间,全县打造3个县级乡村组织振兴先进镇(街道)、20个乡村组织振兴示范村;争创1个市级乡村组织振兴镇(街道)样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推广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营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02郝书凯:调研家乡振兴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光速发展的时代,自建党以来,一百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这个美好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家乡的一些变化。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家乡小镇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以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把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放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上,切实记好“产业账”、“生态账”、“文化账”。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家乡小镇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共拆除农村残垣断壁78处约7500余平方米,清理坑塘37个合计80亩,平整空闲宅基50余亩。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家乡小镇利用万亩山药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山药深加工企业,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山药销售问题还提高了就业率,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小镇着力改善人居环境,52名帮包干部深入村庄一线带领村两委干部进行人居环境彻底整治。镇党委成立4个专门督导组,对各村整治情况进行地毯式检查建立问题台账及时进行反馈,督促各个村庄立即整改。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送戏下乡,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县文旅局,共开展送戏下乡21场次,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乡村振兴这场大考面前小镇正在奋力书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精彩答卷。以党的建设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按照“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发展共赢”的原则,将党建工作作为一贯到底,村党支部以农业产业为纽带,推行“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利用企业、合作社的纽带联结作用,吸纳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合作社发展产业。目前,小镇刘元村的面食加工产业园、康庄村新建的蔬菜大棚基地、东马厂400亩种植基地、宋王店村的山药产业、东沙村新建的冷库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正稳步推进中,预计可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推动党建工作和富民产业深度融合。并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探索经济产业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经过两年的工作,所帮扶的25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蔬菜)基地、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蔬菜第一县、中国菜乡、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莘县农业发展留下的深深足迹。近年来,莘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优异成绩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近年来,莘县坚持高点定位,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全力推动农业向高端发展,莘县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向农业科技、农业文化转变,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绿色莘县。
   莘县坚持基地引领,努力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中北部地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南部地区重点发展设施食用菌和合同露地菜,马西地区重点发展林果和林间食用菌栽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目前,全县瓜菜复种面积达到100万亩,拥有日光温室30万座、大中小拱棚20万亩、露地蔬菜10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650万平方米,年产量500多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香瓜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无公害西瓜、韭菜、大红西红柿、秋延迟黄瓜、早春豆角、晚秋香菜、食用菌生产基地。
    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是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该县先后注册了“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莘县韭菜”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莘县蔬菜”集体商标。其中,“莘县蔬菜”进入2017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2018年,莘县蘑菇被评为中国农业品牌食用菌第三名;2019年,“莘县西瓜”“莘县香瓜”以评估价值11.75亿、11.12亿元进入2019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分别列排行榜第68、74位)。2020年,莘县人民政府召开品牌发布会,推出“莘县蔬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采纳“莘县蔬菜 健康生态”为宣传语,品牌一经发布便唱响大江南北。顺势而为,农村电商遍地开花。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莘县县委、县政府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以农产品上行为重点,推进农村电商创新发展,不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活力。
   莘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在服务站点、物流配送、人才培训、销售营销体系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该县涉农网络零售额6.18亿,同比增长459%,增幅居全市第1位。目前,莘县拥有各类农村电商平台店铺2000余家,电子商务相关服务商100余家,网购网民数量超过40万人。
   为做好农村电商服务,莘县还加快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处,镇级电商服务站19处,村级电商服务点126处,同时,建设益农信息社县级运营中心1处,建设益农信息社1116个。莘县建立了政府、高校、电商企业联动的电商人才培训模式。去年以来,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人才3300余人次,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打下良好人才基础。
   同时,莘县坚持以节为媒,围绕莘县特色优势农产品,每年定期举办山东聊城(莘县)瓜菜菌博览会、冀鲁豫西瓜节、香瓜电商节、山药电商节,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
 
 莘县实施人才强医战略,多层次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健康保障。
广纳聚贤引进人才。一是引进专家学者。县人民医院和省立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成立省立医院集团莘县医院,由省立医院托管,选派20个专业团队、80余位专家教授入驻;县中心医院在与省二院建立耳鼻喉专科联盟的基础上,与聊城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成立聊城市人民医院莘县院区,选派6个专业团队、40多位专家教授入驻;县第三人民医院与省立三院、市三院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县中医院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口帮扶医院。上级医院骨干人才下沉,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和项目协作,有效提升了县级医疗机构危重患者收治能力和疑难病例诊疗能力。二是成立泰山学者工作室。县中心医院与省二院建立了耳鼻喉专科联盟,2021年3月,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泰山学者王海波工作室正式在莘县中心医院揭牌成立。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手术,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医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了莘县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疗服务能力。
搭建平台培育人才。一是公开招聘人才。2021年莘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各医疗卫生机构上报招聘计划,全县卫健系统共计划招聘180人,目前招聘工作即将结束。二是加快人才双向流动。每年选拔100名以上的医疗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选拔150名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三是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开展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培训,通过鼓励现有医师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选择全科医学专业,逐步实现了全科医生数量有序增加。
强化政策用好人才。一是选派业务院长。从县级医院中选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管理经验的4位优秀卫生人员,到扶贫重点乡镇和薄弱卫生院任“业务院长”, 4位“业务院长”在帮扶期间,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单位帮扶优势,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抓住重点,攻破难点,找准突破点,实现了被帮扶卫生乡镇院“四个一”建设成效和“三个提升”。2021年6月,4位选派“业务院长”圆满完成期满考核。二是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根据县域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布局以及牵头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因素,打造“十五分钟医疗圈”,组建了4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统筹管理、资源共享、技术帮扶、双向转诊,县级医院选派主治医师下沉到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培训、开展手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做好医疗救治、转诊引导等工作,病人开始从上级医院向基层回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现在,吃饱穿暖都没问题,能跳跳唱唱是最开心的事,排练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唱戏跳舞有人教,还能经常参加县里或市里举办的比赛。我现在走路都想唱想跳,还能有啥烦心事?”11月7日晚,莘县莘亭街道后高庙村55岁的文艺志愿者王喜云在“文艺志愿者大舞台”上排练结束后说。
今年,莘县成立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服务总队,并成立戏曲、舞蹈、山东琴书、坠子书、柳子戏、民间文艺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服务文艺小分队11支,打造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服务队24支、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服务队500多支,开展“燕塔剧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活动,鼓励100多名老艺人再登舞台。
过去几年间,莘县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从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出发,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以文化创新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从今年开始,莘县在关系全县发展的“十大计划”中,专门实施了打造志愿之城两年行动计划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从不同角度启动了乡村振兴的文化铸魂工程。
   莘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古迹众多。农业文明的滋养,让这片热土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起修于南宋,终建于金代的燕塔,是匠人非凡的创造,更是对莘县人的护佑;古城镇的千年金钟,八卦纹饰和界格仍然十分清晰;始建于明代的文庙,延续着莘县的千年文脉。
随着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文化日渐式微,导致莘县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贫瘠。而如今,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
一首首动感舞曲、一支支充满激情的队伍、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不久前,在莘县第五届广场舞大赛汇演的舞台上,从800支初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18支精英队伍尽情展示,跳出了新时代莘县广大群众的精气神。
2014年,莘县举办了第一届广场舞大赛,只有27支队伍参赛。但到了今年,由于报名队伍太多,比赛需要分为南中北三个赛区。6年时间里,莘县积极为广场舞爱好者搭建平台,让广场舞成为莘县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色。
秦始置县的莘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里出过6名宰相、9位尚书和50余名进士,载入国史者30余人。“华夏第一相”伊尹曾躬耕于莘野,孔子得意门生仲子曾在此开坛讲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为官……
莘县有着“钢铁濮范观,平原小延安”之称,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中共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马本斋烈士陵园、莘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等15处革命遗址形成了百里“平原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红色基因经久传承。这些优秀的精神财富如何传承?莘县选择了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曲艺形式。“最应该感谢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搞活了咱这穷疙瘩。”在大张家镇安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莘县“燕塔故事汇”百姓宣讲团成员、张鲁本斋学校教师贾国增打着鸳鸯板为群众说起了山东快书,现场群众听得津津有味。
    贾国增是“燕塔故事汇”百姓宣讲团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他参与宣讲,不仅是为了发挥曲艺特长,更是想为群众做点事。如今,莘县已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伍150支。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移风易俗,这些服务队创作了曲艺情景剧《西关村的幸福密码》、情景剧《找党的故事》、琴书《一个烟头》等50多部反映群众生活和时代发展的作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构建了全新的文艺志愿服务体系。
百姓宣讲团开展宣讲1600余场次,通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榜样模范事迹、移风易俗、健康养生、家庭教育等内容,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凝聚奋进力量。
   百姓宣讲团是莘县志愿服务的一个注脚。今年,莘县整合资源,建立24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0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万次以上,进一步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人心。“每周五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会为村民献上贴近生活、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我们还成立了由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工人、教师组成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古城镇党委宣传委员苗玉山说。目前,莘县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55800多人、志愿团队1553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607个,累计服务时长28.68万小时,营造了“全城皆是红马甲,处处都有蒲公英”的浓厚氛围。
 
  
 
 
 
 
 
 
03王运昌:调研家乡的文化振兴
一.家乡文化介绍
我的家乡是莒县,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莒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古城,“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这里。文化源远流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500多年,是中国文字的始祖,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坚持“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乡镇特色化”,掀起了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莒国古城稳步推进。用3个月时间完成古城片区2400余户拆迁,创造了莒县历史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群众反响最好的拆迁记录。与8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开展融资洽谈,古城PPP项目成功录入国家项目库。业态招商取得初步成效。隆重举行古城开工奠基暨招商发布会,启动地下综合管廊、水系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古城建设大幕正式拉开。沭东新城“井喷式”发展。23个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为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城大厦、县医院新院区主体完工。建设振东大道等地下综合管廊,铺设供热管网24公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顺利通过省住建厅专家评审,绿色、海绵、智慧、田园城市风貌初步显现。城市建成区面积36.36平方公里。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64%,比上年末提高2.68个百分点。
城市建成区面积36.36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5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约150公里。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2748万吨,增长5.3%。城市使用天然气总户数5.8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0.78万吨,下降3%;供应天然气总量0.27亿立方米,增长5%;年末用气普及率95%。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50万㎡,新增35万㎡,增长10%。城市公园绿地面积327.45公顷,人均8.35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9.8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38.99%。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山中古刹定林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鬐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据考,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国史稿》(郭沫若著)载“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民族。”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莒乡文苑,内藏丰厚。据史载,仅六朝时,莒人文著,册以百计。其中臧严之《栖风春秋》、臧荣绪之《晋书》、刘勰之《文心雕龙》地位颇高,历代相传。明、清之交,莒人文著,再掀高潮,涌现出卢纯、于学谧、管廷献、李继芳等著作达200余卷;30年代,一代学子周兴南又写下了《孙子兵法考释》等五部传世之作。时到当代,莒人文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革开放20年,全县共出版图书30余册,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稿1700余篇;杜守敏出版了《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评导》等11册教学丛书,王世龙出版了《土地的花冠》等7册专集,唐家兴发表了《抗拒破产》等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他乡莒籍作家,其人其作知名者不下百人。其中:张采忱、魏树海、于产、赵书三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另外,莒县还先后自发成立起“诗社”、“文学社”等文学团体20余个。
  莒乡书画,名人荟萃。明代赵原、清代于学谧、于长龄、邴宛麟、董玉辉、庄陔兰、孙少山等皆为书画之大手笔,其人物、花卉、山水、书法,或苍郁幽深,或傲岸不羁,或遒劲秀美,或雅俗共赏,不仅在当代红极一时,至今为后人所推崇。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莒乡书画界非常活跃,成为省文化厅命名的“山东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宋式云、何乃磊、徐永田等一大批书画家以其作品的绚丽多姿,成为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其中何乃磊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奖赛中获奖。另外,莒县书法、绘画群体庞大,新秀层出不穷。他们的作品或夺得全国大奖,或出展北京、香港,是我县书画艺术史上的新生力量。外乡莒县籍画家也不乏其人,知名者有百余位,风采各有千秋。虽身居他乡,亦为莒县增光不少。
莒县剪纸艺术起于民间,以剪“过门彩”和“天棚花”为主,图案多是“恭贺新春”、“凤凰对舞”之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建国之后,于永胜、贾孝来等融林刻、多色套剪为一体,将莒乡的剪纸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作品格调清新,色彩明朗,深得社会各界喜爱。仅于永胜一个人就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幅。
  莒县的民间娱乐,多在节日时进行。有春节的狮子、旱船、高跷、花棍、跑驴等杂耍,有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民间小唱,有元宵节的花灯和焰火,有清明节的秋千和风筝。其中碁山的转秋千,以其独特的方式,引起了各地游客的浓厚兴趣。
莒县地方风俗,涉及范围较广,文化、体育、娱乐各有所属,其中端午节采药、清明节荡秋千、正月十五送灯等,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1996年4月,莒县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二.文化振兴建设
1. 莒县博物馆建设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莒为少昊之后,东夷重要的一支。建国以来考古发现的沂水南洼洞、日照秦家官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说明远在数十万年以前鲁东南地区已有人们在此劳动生息。此后,这一地区
发现的众多的距今2万年至1万年前的细石器文化遗存说明这里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区之一。莒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是山东东南部地区的文化中心和代表。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发达的莒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明遗存,文物胜迹更如群星璀璨。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
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1500余年。凭借着辉煌的历史和影响力,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始建于1976年的原莒县博物馆到2005年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不少是举世罕见的一级文物。但是随着莒县经济文化的发展,莒县博物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进一步宏扬莒文化,打造莒文化品牌,提升莒县文化品位,更好的展现城市形象,于2005年开始筹建新馆--莒州博物馆。莒州博物馆总投资7500万元、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0余件,位于县城东部新区,紧靠县城主路振兴东路,交通便利,相关配套齐全,区位优势显著;另一方面,展览大楼共分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展览空间增大,展出文物由原来的800余件增加至目前的2000余件;同时,整个展区设计、展览方式更为科学,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方便游客参观,同时还增加了休息区和排椅供游客休息。1976年,莒县博物馆成立,位于县政府东边,是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1979年,扩大到200平方米;1986年,在县城青年路南端建了陈列楼,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1989年,对外开放,与青州博物馆、滕州博物馆并称为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莒州博物馆时期2005年,开始筹建;2005年11月4日,山东省省长韩寓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等部门,就莒州博物馆规划和建设资金等给予支持;2007年4月3日,莒州博物馆开工建设;2007年10月23日,主体框架封顶;2009年8月17日,莒州博物馆启用筹备工作会议召开;2009年9月8日,新建成的莒州博物馆在莒县隆重开馆。
莒州博物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共有13个展厅,馆藏文物1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该馆展陈由基本陈列、馆藏精品展览和临时展览3部分共7个专题陈列。展厅分别为历代石刻厅、文心雕龙厅、近现代革命史厅、东夷序曲厅、文明曙光厅、莒国春秋厅、城阳史影厅、文物遗珍厅、书画精粹厅、当代书画厅、毋忘在莒厅、刘勰纪念馆和3D影院。展厅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展出以莒文化载体为主的文物2500余件,充分展示莒县文化的悠久和博大精深。
 
 
2. 莒安大桥
莒安大桥位于浮来东路东首,大桥全长750米,宽度25米(中间为14米宽双向四车道,两侧分别为2.2米和2.5米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单跨30米,共25跨,设计为过廊式景观桥,工程概算投资1.3亿元。该工程自2013年4月2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完成主桥结构,2015年11月完成廊桥建设、12月完成道路标线、照明工程和监控系统安装等后续工程,历时2年7个多月,于12月7日正式通车。这也是继钱家村大桥、岳家村大桥、刘家河口大桥、官河口大桥,贯穿沭河东西的第五座跨沭河大桥,成为连接老城区和沭东新区的重要交通动脉,在优化区域交通组织、承接两岸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莒安大桥由浙江富鸿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和设计,勘测单位为日照市勘察测绘院,设计单位为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安徽慧博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山东同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大桥下部结构采用墩柱接盖梁,钻孔灌注桩接承台基础,桩基直径为150厘米,墩柱直径为130厘米。桥台采用桩接盖梁轻型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直径均为150厘米。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二十五跨钢结构叠合梁,30厘米跨叠合梁梁高为108厘米。钢结构采用成品H型钢,工字钢间距根据桥梁跨径为30米,其上设置18厘米混凝土桥面板后沥青罩面。
为增加大桥的景观效果,桥面以上设置景观廊桥。漫步桥上,可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可吟咏文采飞扬的楹联,可拍摄美仑美化的照片,凭栏远眺,沭东美景尽收眼底,意兴盎然。
 
3. 莒国古城
莒国古城是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三个重大项目库。概算投资39亿元,占地面积960亩,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
    该项目按照莒地历史文脉传承,主要建设莒王宫、城阳王府、雕龙苑、文昌阁等十大景点,立体展现春秋、汉、唐、明、清建筑艺术和宫廷、军事、科举、市井等文化,打造中国春秋第一城、江北水韵之城。坚持精益求精,对标5A级景区,营造优美意境,打造山东省乃至全国最具文化力、最具吸引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影响力的精美之城、经典之城。坚持文旅商融合,深度挖掘利用、展示推介莒文化,与国内一流团队合作策划大型实景演出《毋忘在莒》,做美灯光夜景,做活“夜间经济”,培育环古城商圈,打造文化之城、活力之城。
项目于201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底主体基本建成,2021年7月陆续开放,2022年全面开城。运营管理与中青旅团队合作,采取开放式,预计年可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项目自2016年底启动实施,目前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规划方案基本确定,业态招商、文化创意、社会融资等工作正积极推进,管廊、水系陆续开工,建筑施工图已着手设计,主体工程用三至四年时间全部建成。
据介绍,莒国古城建设是日照市实施"旅游富市"战略的重大工程,是莒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的"龙头项目",是提升城市品位、"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实现"一强三名"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是传承3000年莒地文明、承载世世代代莒地人文化灵魂的精神家园和有效载体,是造福全县人民群众、惠及千家万户、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建成后的莒国古城将生动展现春秋、汉代、唐代、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莒地独特的建筑风格,彰显诠释莒地厚重隽永的历史文化,吸纳承载休闲体验、旅游消费等丰富多元的商业业态,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水系之城、传承历史的文化之城、意境优美的精美之城、业态丰富的活力之城,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最具文化力、最具吸引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影响力的经典古城。
 
 
4. 勿忘在莒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小白,曾去莒国避难,一心成就一番霸业,勤学苦练,广揽贤能。成为国君之后,他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九合诸侯"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结盟,齐桓公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盟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以管仲为首的扶臣常提醒齐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峥嵘岁月,对齐桓公成就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04马兴辉:信仰寻根乡村发展
寿光因蔬菜而闻名全国,近几年来,随着蔬菜博览会的开展,使家乡这个县级小城而闻名全国乃至世界。“蔬菜之乡”的称号也随着这十几届的菜博会而实至名归。寿光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下辖县级市,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如今已有中国蔬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百强县市等等的荣誉。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畔,面积2 180 km2,耕地10.41万hm2。1989年日光温室生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之后,寿光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至1996年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0万hm2,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集中连片有机蔬菜面积达到4.73万hm2,温室总数已达40多万个。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和200 多hm2无土栽培蔬菜等十几个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布局。寿光成为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村587个。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重视扩大流通渠道,建立了中心蔬菜批发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寿光市在蔬菜生产落实五项措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测仪器、统一审批制度、统一产品抽检制度、统一注册商标、统一标识销售),狠抓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部每年农产品质量抽检中,产品合格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寿光蔬菜检测合格率为99.25%,2009年农业部两次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寿光蔬菜成为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寿光市现有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0.36万hm2,注册了农产品商标专利128件,其中蔬菜近50件,涌现出了“欧亚特菜”、“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独根红”韭菜、“三江”牌胡萝卜、“乐义”牌无公害蔬菜等全国知名品牌,特别是“乐义”牌商标的无形价值就达210亿元。
园区带动寿光建立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区,引进推广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 000多个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5%和98 %。建园区达到了“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干,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实惠交给农民”的目的。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然而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已经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不仅折射出了菜乡人的勤劳与智慧,也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经过访谈和文献得知,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解决吃饭问题,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步行,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到达县级市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寿光乃至全国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也已进入寿光的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寿光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使寿光一个边境小城达到了 116万人。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菜乡人”的生活的改变也折射出了改革开放后的改变。
寿光市人民的生活发生如此之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改革开放使寿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贫穷落后。农业结构单一,靠天吃饭。工业基础薄弱,城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4元。
经过改革开放3年来的发展,寿光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1981—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5.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6.8%。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农村居民人t均纯收入6619元,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寿光市被确定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名符其实的“蔬菜之乡”。
一、积极探索符合寿光实际的发展之路
寿光市在区位上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不靠近交通运输要道。就是在这样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寿光人民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靠辛勤劳动和扎实工作,实现了发展的突破和飞跃,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子,概括起来讲就是: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
(一)充分利用初始农业优势,用农业培养工业。寿光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好。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及时认准了这个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快速起步。寿光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是: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为了使蔬菜成为一个主导产业,采取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办法。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发育形成了储藏、包装、运输、加工、流通、出口、服务、科研、会展、旅游等一大批产业,这些产业已成为寿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寿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寿光的标志性特色和重要闪光点。
(二)根据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和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构筑现代工业体系。在农业及其培育的工业基础上,寿光市明确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适时调整工业发展重点和模式,推动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靠工业强市。目前,寿光已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海洋化工、机械装备、板材家具、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
(三)城市与农村有效联动,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工业崛起使寿光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寿光市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行“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五化”、“五通”、“两改”、“一有”建设标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每年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2011年财政比2000年增加7倍﹔农业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3%,比200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四)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活力。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先后实行了企业划型动态管理、名牌奖励、上市融资、出口创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围绕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采取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围绕城市经济发展,组建城市投资建设管理中心,探索采取特许经营和“转让一经营一转让”(T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OT)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围绕推动工作落实,创新实践了“市委常委包片、政府市长分线、人大政协切块”的工作办法,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推进机制。
(五)紧跟党的政策,抓住每一次机遇。改革开放使寿光抓住改革与开放的机会,大力推进农业的改革发展。黄渤海经济区的划分使寿光又一次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发展,在农业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的促进、拉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六)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寿光发展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几十年来,寿光市坚持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优良传统和长效机制,为实现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推动寿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寿光市提出,以建设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强市为基本目标,到“十一五”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50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十一五”及2020年期间,努力构筑区域经济的“六大板块”,即突出现代商贸特色的中心城区板块、重点发展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东城新区板块、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南部板块、重点发展市场物流业和造纸包装业的西部板块、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北部板块和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寿北板块。发展措施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i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自主创新、生态环保、寿北开发和人才强市“四大战略”,着力突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产规模化、城镇特色化、社会和谐化、党建品牌化“六大重点”。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寿光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新的时代赢得了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蔬菜、盐产业基地,为家乡寿光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随着近几年在渤海开发区林立而起的工厂,更进一步大大增加了寿光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家乡寿光抓住了改革开放新的机遇,创造了属于菜乡人的文化。使家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在寿光这个县级小城,吸进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充分体现了寿光经济的发展迅速与稳定。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主要到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寿光人口达到113.94万。人口的急.剧增加也带来诸多的问题,交通堵塞已经问题明显,由交通堵塞更带来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孩子受教育问题严重突出,外来务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最为严重的是随着黄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大量工厂兴起。工厂的兴起导致经济开发区的环境急剧恶化,周边居民生活条件急剧下降,因工厂的兴起导致庄家的破坏时长发生。另外,工厂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爆炸、毒气泄漏的事件时常发生。
个人对乡村发展的建议:
一、交通。寿光目前最大的问题,本人认为是交通问题是阻碍寿光发展的根本原因。寿光交通不算太发达,1、高铁站应早日建成,且应距市区不应太远(目前选址貌似已确定,貌似正在招标)。2、飞机场建设应提上日程,不能只喊口号,还要付诸行动。3、市内公交线路太多,且繁杂,等待时间长,应整合公交线路,增加公交流水班次。其次插个话题,寿光公交公司应推行NFC支付模式,潍坊公交都支持了,寿光公交还不支持。4、加大对寿光港口扶持力度。港口是实现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应把寿光港口做大,做强。向大型化,现代化,多样化发展。
二、做优,做强,做实蔬菜产业园。这个问题太高深,不做回答,寿光做的已经是非常好了。
三、引进高校。现在教育部对异地校区办学模式一直持审慎态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新的异地校区。既然如此,市委市政府不如加大扶持潍坊科技学院的力度。加快推进潍坊海洋科技职业学院建设。高校的高效快速发展,将会给寿光带来质一般的飞跃。
四、优化旅游产业。加强文化建设。做强蔬菜博览会,做优弥河观光园,做强巨淀湖风景区。强化其他旅游景点建设。寿光旅游资源目前而言不太突出,国庆假期,寿光并不会因为旅游资源而带来巨大收益。良好的交通是做好旅游资源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还有一点,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寿光被称之为海盐之都”,这么好的称谓,却不好好利用,为什么不建造一座海盐博物馆。据说这个问题市政府已经考虑到了,并做了相关研究,甚至准备打造盐业主题公园,这么好的创意,最好是加快推进,千万不要搁浅。
五、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这一问题太深奥。寿光的企业都是高质量发展企业。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也很棒。不做评价
总结:寿光的发展前景。首先优化交通,其次引进高校,然后做强旅游,最后引进高层次人才。没有好的交通,没有厉害的科研单位,没有节假日休闲场所,很难引进高层次人才。寿光也就很难大踏步的向前发展。